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LISA

Human/人Elisa试剂盒

货号

规格

检测方法

目录价

XM-E-P0020-48T48T夹心法1800
XM-E-P0020-96T96T夹心2300
XM-E-P0020-48T(高)48T夹心2200
XM-E-P0020-96T(高)96T夹心2950


一、产品名称: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LISA试剂盒(夹心法)

规格:48T/96T

检测原理:

本试剂盒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,专门设计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、血浆或其他相关生物样本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水平。实验过程中,酶标板预包被有特异性抗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捕获抗体,

首先与样本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结合。经过洗涤去除未结合成分后,加入特异性抗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检测抗体,形成抗体-抗原-抗体夹心复合物。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,与检测抗体结合。加入

显色底物,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发生颜色反应,颜色深浅与样本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浓度成正比。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(OD值),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浓度。

反应类型:夹心法

反应时间:约3.5-4.5小时(根据具体操作可能有所调整)

反应性:高度特异,针对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

检测方法:比色法

灵敏度:能够检测到低于试剂盒提供的最低浓度标准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

样本体积:50-100μL(根据具体实验设计调整)

样本类型:血清、血浆或其他相关生物样本

特异性:与其他相关蛋白无明显交叉反应

重复性:板内及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%

二、样品处理与活化方法

血清/血浆:直接取用或按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,无需额外活化步骤。

(注:对于其他特定类型的样本,若需处理,请参照相关文献或咨询技术支持,以确保样本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可检测范围。)

三、精密度与回收率

精密度:

通过低、中、高浓度样本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评估,均小于10%,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
回收率:

在血清、血浆等样本中添加已知浓度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标准品,回收率范围及平均回收率如下表所示(具体数值需参照实际测试结果),且在不同稀释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回收特性。

四、试剂盒组成及保存

48孔配置:

说明书1份

封板膜2片

密封袋1个

酶标包被板1×48(预包被抗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捕获抗体)

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标准品0.5ml×6管

酶标抗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检测抗体3ml×1瓶

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3ml×1瓶

样品稀释液5ml×1瓶

显色剂A液3ml×1瓶

显色剂B液3ml×1瓶

终止液2ml×1瓶

20×浓缩洗涤液20ml×1瓶

96孔配置:

同上,但各组分数量加倍。

保存条件:

按说明书指示保存于2-8℃,避免反复冻融和直接光照。

五、试剂盒性能

灵敏度:能够检测到低于最低浓度标准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水平。

特异性:与其他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,确保结果的准确性。

重复性:变异系数低,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
六、注意事项

使用前请确保所有试剂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混匀。

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,避免交叉污染。

试剂瓶盖需紧密封闭,以防蒸发和污染。

试剂体积以实际发货版说明书为准,分装时可能略有盈余。

七、操作步骤

准备:将所需试剂和样本恢复至室温,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耗材。

标准品加样:在标准品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标准品溶液。

样本加样:在样本孔中加入待测样本溶液。

温育:用封板膜封住酶标板,置于37℃恒温箱中温育,使捕获抗体与样本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充分结合。

洗涤:轻轻揭去封板膜,弃去孔内液体,用洗涤液洗涤5次,拍干。

加检测抗体:向所有孔中加入适量的酶标抗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检测抗体。

再次温育:用封板膜封住酶标板,置于37℃恒温箱中再次温育,使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。

再次洗涤:轻轻揭去封板膜,弃去孔内液体,用洗涤液洗涤5次,拍干。

加酶标二抗:向所有孔中加入适量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。

三次温育:用封板膜封住酶标板,置于37℃恒温箱中温育。

洗涤:轻轻揭去封板膜,弃去孔内液体,用洗涤液洗涤5次,拍干。

显色:向每孔中加入显色剂A和B,避光显色。

终止:显色结束后,向每孔中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。

测定: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各孔的OD值。

八、试验所需自备物品

酶标仪(450nm波长滤光片)

高精度移液器及吸头

37℃恒温箱

双蒸水或去离子水

吸水纸

九、结果判断与分析

根据OD值绘制标准曲线,确保曲线的R²值大于0.99。

通过样本的OD值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浓度。